快轉到主要內容
Background Image

透過 ChatGPT 應用於商業信件心得

乾太
作者
乾太
一起寫程式的好朋友。
目錄
其實乾太不太會撰寫信件、文章甚至講話,但透過 GPT 可以將這個缺點彌補到堪用,而最近有大量商業信件往來的需求,因此在工具的輔助下,有了一些心得可以分享。

為什麼需要 ChatGPT 協助
#

舉個最近的例子,我最近需要替組織尋求贊助、合作機會,這時候如果直接去請 GPT 生出一個信件草稿給你參考,那麼它所產生的內容不只多半無法使用,內容還缺乏可參考性。

建立有效的背景資訊
#

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產生,我會先整理背景資訊,簡單整理成幾個重要資訊:

四大核心問題
#

撰寫商業信件前的四大核心問題
  • 自己是誰?
    • 你所代表的組織、公司或你個人,你需要介紹你所代表的是什麼、在做什麼的、有什麼豐功偉業。
  • 對方是誰?
    • 你的目標是誰,可以很明確的指定,也可以提供一個抽象的概念,它可能是科技業、傳統產業、基金會或政府部門。
  • 自己要什麼?
    • 你這封信的目標是什麼,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。
  • 對方要什麼?
    • 你能夠提供對方什麼,你有多少可以談的空間。
如果我們有詳細的向 GPT 介紹這幾項重點的話,基本上它都有辦法給你一份能夠參考的草稿,但這份草稿基本上會因為你前面提供的內容多寡,而決定了它產給你的範本有多長。這不是壞事,只是我們需要稍微修飾一下。

調整信件結構
#

首先我會自己思考一個信件的結構,每個段落的重點是什麼,舉例來說,最近在寫的合作邀請信件,我會要求 GPT 將段落修改成「介紹組織、現在情況、合作邀請」三個段落。

AI 生成內容的常見問題
#

到這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信件的最初草稿了,但味道仍舊不太對,很容易就會被發現是透過工具來產生出來的信件內容,原因是:

過度禮貌的問題
#

GPT 生成內容的主要問題:過度禮貌

我們寫信件的時候,需要注重禮貌,而 GPT 會把禮貌過於注重。

舉例來說,GPT 幫我撰寫了信件結尾的部分,有兩個範本給各位參考,可以猜猜看哪個選項是工具所產生的,而哪個選項又是潤飾過的。

實際案例比較
#

比較範例:人工修飾 vs AI 原稿

🅰️ 詳情請見贊助徵求書,我們期待您的回音,共同開創合作新篇章。

🅱️ 請參閱附上的贊助徵求書,以了解如何成為我們的支持者和合作夥伴。我們期待您的積極回應,共同為台灣的資訊教育及科技創新貢獻一份力量。

前者是經過潤飾的,而後者是工具產生出來的,你會發現工具產生出來的會有一種過頭了的感覺,具體來說就是把內容簡化、多餘的刪掉。

人工潤飾的重要性
#

最後我們會獲得一份接近人工打造的信件草稿,只需要再稍微修改部分用詞就好。

GPT 的限制
#

GPT 使用心得精華

GPT 懂得如何產生內容,但 GPT 並不懂得如何創造內容。

創造性用詞的差異
#

用詞創新範例

🅰️ 通過品牌曝光和互動,與這群未來的科技人才建立聯繫。

🅱️ 通過品牌曝光和互動,與這群未來的科技新星建立聯繫。

前後者的差別僅有最後的「科技人才」改為「科技新星」,透過創造一些字詞、用語,來讓信件內容看起來更有趣些,也更有一點手工的味道。

使用流程總結
#

目前的 GPT 食用心得大致上是這樣,可以分成幾個階段:

  1. 建立背景 - 整理四大核心問題
  2. 定義需求 - 明確告訴 GPT 你要什麼
  3. 細部修正 - 人工潤飾讓內容更自然

整個工具現階段對我來說是這樣:

個人心得總結
#

個人使用 GPT 的真實感受

使用 GPT 幫我寫信件,我一篇都沒辦法用; 沒有 GPT 幫我寫信件,我一篇都寫不出來。

結語
#

最後,以上內容皆為乾太純手工打造,充滿乾太的溫度,請安心使用 🦊❤️